引江入湖 流水不腐
大通湖“活水”工程 破解“死水”之困
发布时间:2025-10-27 14:08 作者:孙曙光 来源:益阳市大通湖区水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浏览次数: 字体:【大】 【中】 【小】

【益阳日报 2025-10-25 第A01版 要闻】


    金秋十月,南县明山引排水闸口处,丰沛的藕池东支河水奔涌进入明山电排渠,一路欢腾流向5公里外的老苏河节制闸,最终汇入碧波万顷的大通湖。这番深秋时节仍水源丰沛的景象,让市明山电排管理站副站长樊勇欣喜不已:真没想到,往年这时候藕池河东支早已断流,今年却能持续引入如此优质的活水。

  日前,笔者从市水利部门获悉,通过精准实施引江济湖生态调度,大通湖水体流动性显著增强,水质持续改善,1-9月水质总磷浓度平均值优于省定目标,成功探索出一条依托自然力量、实现长效治理的湖泊复苏新路径。

  针对大通湖水系存在的问题,我市通过退养、截污、疏浚、增绿等一系列组合拳,从源头控制污染,并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,逐步恢复大通湖的健康状态。但水体不流动,易成死水、生臭水,这成为大通湖生态修复的棘手难题。

  大通湖治理,关键在活水。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水利部门没有就湖治湖,而是着眼于整个水系,实施跨区域的水系连通和生态补水调度,通过引江入湖的方式,将长江之水引进来,完成水体置换后再排出去,从而焕活湖区水体,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。

  一张区域水网,夯实大通湖流域水资源保障能力。市水利局按照畅通水系、加强流动、分区控制、科学调度的原则,建设完成明山引排水闸、五七河节制闸、金盆河节制闸、老苏河节制闸、明山内低水位高扬程电排等重要水利设施。它们如同智慧的水龙头阀门,构建起一张引得进、蓄得住、排得出、可调控的活水网络。

  明山引排水闸作为大通湖进水口,今年以来已累计引水6.08亿立方米。而金盆河节制闸则承担着出水口的重任。1019日,笔者在金盆河闸口看到,闸门全开,大通湖清澈的湖水汩汩流出,经金盆河、五门闸汇入东洞庭湖。

  节制闸远不止引水排水那么简单。大通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副局长周添舒解释,它能精准控制水位,保障防洪抗旱,又能有效截住外部污染。在今年7月的强降雨中,正是它成功阻止了金盆河高水位时污水倒灌入湖,守住了治理成果。

家住湖边的金盆镇退休干部陈康远见证了变化:以前夏天湖里到处是蓝绿藻。现在就算枯水季节,闸门只开四五公分,蓝绿藻也没办法生存。


 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