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日来,市水利局驻安化县小淹镇碧溪村帮扶工作队及村支“两委”干部在桂花片、南阳片组织村民代表群众召开屋场会,以“拉家常”的方式共话乡村发展。
一是打破隔阂,让治理从“单向灌输”变“双向互动”。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、村支“两委”干部与群众围坐,用拉家常、讲方言的方式让政策落地、诉求上达。从公路维修、河堤建设到产业发展,从乡风文明、环境整治到土地延包,从森林防火、防溺水到防诈骗提醒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群众掏心窝提意见,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、村支“两委”干部一一记录,梳理形成“民情台账”和“问题清单”,逐级上报核实处理。让群众从“揣着困惑走”的旁观者,变成了乡村治理的参与者,安全知识、政策法规也在“零距离”沟通中入脑入心,让基层治理从单元灌输向双向互动。
二是凝聚乡情,让力量从“分散游离”变“同向汇聚”。通过屋场会凝聚各方力量,以亲情、乡情、友情为纽带,全方位沟通对接,激发乡贤的家乡情怀与责任担当。既邀在外能人、流动党员为家乡建言,又让留守村民讲述新变化,用乡情纽带唤醒乡贤“反哺”热情与村民主人翁意识,让分散的智慧和力量拧成振兴合力,为乡村发展注入多元动能,让曾经的“局外人”成了乡村振兴的“主力军”。
三是延伸服务,让民生从“被动等待”变“主动回应”。充分发挥片组邻“三长制”,延伸服务触角,让“三长”在基础设施建设、人居环境整治、集体经济发展、防汛救灾等发挥作用,将“屋场会”与“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”融合,推动民生实事从被动等待变为主动回应,真正实现“民事民议、民办、民管”,切实让群众真切感受到“自己是乡村振兴的主角”,激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晓、参与、决策、监督、建议的“主人翁”意识,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决策和管理,共建和美乡村。
据悉,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以来,召开屋场会10余场,收集建议30余条,从基础设施到基层治理等,件件透着“实”字,既稳稳接住脱贫攻坚成果,又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,最终实现“美丽颜值”与“幸福指数”双提升,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“碧溪经验”。
图一:在桂花片召开屋场会
图二:在南阳片召开屋场会